“我期望咱们我们都能够在量力而行的时分,来救救这些树,要是每个人来浇一棵树,这些树是不是就有救了呢!” ——8旬白叟王师傅
在大连高新区七贤岭森林公园,许多黑松树因干旱面对枯死,远远望去,山坡上一片一片的枯黄树叶,那便是面对逝世威胁的日本黑松树种。

5月19日,半岛晨报也以《接连三年降水少,近郊松树“太渴了”》为题报导了发生在大连周边森林的现象,林业专家这样以为,枯黄是“生理干旱”,受灾最严峻的正是日本黑松。
自从5月7日开端,王师傅找来水桶,在山下找到了一处山泉水,用水桶往山上提水来灌溉接近逝世的黑松,山脚到山顶有300多米。这位王师傅一坚持便是半个月,直到5月21日,有网友发现了这位白叟的善举,并得知这位白叟现已80岁了,网友将白叟的业绩拍照了视频传到了网上,许多网友称誉他是“今世愚公”。

5月22日早晨7点多钟,记者来到高新区七贤岭森林公园,翻了几座山头,总算在公园的东南坡上找到了视频中的“今世愚公”,一位身体健硕的老者。

王师傅说,这棵树还得浇点水,让它赶快缓过来,当记者提出要协助他下山提水时,白叟家双拳举到了胸前,连连作揖说:“太好了,太好了,我谢谢你,这些树便是我的儿子啊,谢谢你能帮我!”
为什么会想到救树呢?当记者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时,王师傅的话匣子一瞬间收不住了。

他说,自己当了一辈子兵,在部队退休的,退休后来到这邻近日子几十年了,几十位喜好冬泳的市民常常邻近的“三脑袋”海域冬泳,我们也常常上山锻炼身体。
5月初他就发现这些黑松枯黄,看上去现已干燥了,“我对这些树很有爱情,尤其是松树,看到他们快要死了,我特别难过,我就从家里找来了几支桶,提着水给树洒水做试验,成果过了两三天后,树枝上就翻出了新尖儿,我就看到了期望,开端天天给树洒水。”
为了验证树是因为缺水干渴而干燥的,王师傅也费了许多劲儿,他先是在山脚下的山泉处调查,发现,间隔山泉较近的区域的黑松树不光没有死,反而吐出了长长的穗子,而远离水源的当地,黑松树都快干燥死了。

王师傅说,在七贤岭森林公园山上,还有叶松、槐树等,唯一黑松干燥的严峻。为了再次验证,他还坐着公交车到西山水库邻近调查其它树种,“我看到许多山上的松树也有枯死的现象,在大连理工大学北山的山上,也有这种状况。”
“我老了,没那么大的力气了,能救一棵算一棵吧!”王师傅说,越是重视这些黑松树,他对这些面对逝世的松树就越有爱情,就越舍不得它们,这半个月来,他把铁桶、塑料桶摔碎了10多只,碎了,就再回家去找、去接,再拿来提水。

这些天来,王师傅的行为也带动了许多人参与进来,我们都敬仰白叟家的这种执着劲儿和仁慈精力。
王师傅说,游泳队的许多人参与进来,帮他提水、洒水,大连海事大学的教授、研究生也来帮他往山上提水,在邻近工地施工的工人也受他的感染,天天来帮他提水,还有好几个家庭,带着孩子来帮他洒水。
就在记者正常采访时,许多健身的市民都来协助他,并且现已是屡次参与“提水救树”行动了,其间一位是在邻近地道施工的福建人林先生,还有三位来自小平岛的健身喜好者。

从山脚下到山顶有300多米,为了体会山上的不容易,记者也参与到提水山上的部队中,这时分,从小平岛来健身的三位女士也一起来帮助,王师傅、林先生、记者以及三位女士承担起将5桶水拎上山的重担。

5只桶中,两个大桶三只桶,大桶能装30多斤水,小桶能装10多斤,记者提了一只大桶,沿着木栈道往上爬,走出去20多米,记者就气喘吁吁乐,坚持到五六十米的当地,就得停下来休憩,再拎起来走一瞬间,就得再停一次,就这样,记者爬上山顶凉亭处的时分,休憩了十次,用了20分钟。
“仍是人多力量大啊,你们帮我,我可快乐了!”王师傅说,记者拎着这桶水,要是他自己完结的话,需求一个小时的时刻,拎着小一点的桶的话,每次能拎两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