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举报,在台州椒江区有一处三无腌菜加工作坊,生产现场恶臭扑鼻,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如果你亲眼看到该作坊里那些腌菜的制作的步骤,恐怕你会倒尽胃口,这辈子也不想再吃了。
昨天,这家黑心作坊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封。工作人员说,现场查封的成品和半成品腌菜,保守估计就有好几吨。这些腌菜,都将销往椒江当地的菜场。
椒江市民屈先生前几天到当地的麦德龙超市附近办点事,听人说附近有一个腌藠(jio,浙江一带念qio)头的加工作坊。因为平常自己爱吃藠头,所以对藠头的腌制过程挺有兴趣。
“那里面太脏了,很多老太太在里面加工藠头,用于腌制的水看上去黄黄的,很脏。”屈先生后来在网上说,他还听家住附近的朋友讲,这个加工作坊生产的腌菜似乎是加了什么“料”,出缸周期短到超乎想象。“咸菜听说腌制两三天就出缸了。这样的黑作坊居然就在我们身边,而它生产的腌菜就在城区的菜场里大量销售,实在太可怕了。”
屈先生表示,自己到现场看完以后,再想想以前吃了那么多腌菜,顿时感到很恶心,“我想我以后再也不敢吃这类东西了。”
这个作坊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市府大道与疏港大道交汇处,如果不是有人带路,记者很难发现在路旁不起眼的小巷穿过去,经过一座仅能容纳一辆车的小石桥后,里面竟然藏着一个腌菜作坊。
这个作坊显然是用废弃的仓库改造的,目测面积有近千平方米,还没走到作坊门口,远远就能看到前面湿漉漉的地面。稍微靠近点,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就扑鼻而来。
站在作坊门口往里看,内部没有开灯,光线很昏暗,不过还是能够清楚地看到,在仓库四周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桶,一部分是带盖的小桶,还有一部分是敞口的塑料大桶。
记者靠近一个塑料大桶,头凑上去往里看,只见里面堆满了一个个正在腌制的菜头,颜色发黑发青,而用来浸泡菜头的水显得黄澄澄的,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喉咙很不舒服。仔仔细细地观察,水面上还漂着类似白毛的东西,地上污水横流。
打开旁边的小桶,里面都是腌好的藠头。作坊工人和记者说,这样一桶两百多斤的藠头可以卖到四五百元,生意很好,经常要加班加点,出货也很快,几天时间就能出一批。
记者到四周转了一圈,发现在离作坊三四十米远的空地上,挖了好几个大坑,里面盛着浓汤一样的水,有的发黄,有的发黑。水面有许多气泡,时不时还有大气泡从底下冒上来。相比起仓库里,这里的三个坑的味道更呛鼻,让人忍不住捂住鼻子。
有邻居悄悄和记者说,这三个坑以前也是这个加工点用来腌制菜头的。不过不了解什么原因,这几个坑暂时不用了,但是作坊的老板并没有把坑填掉或者用沙土埋起来,任其发臭。因为天气闷热,旁边的堆积物散发着阵阵怪味,不少苍蝇在边上飞来飞去。
“经过检查,这里确实是一家三无生产作坊,没有获批,属于违规生产。”椒江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科的潘科长和记者说,他们在现场查获了大量正在生产和已经制作成成品的腌菜,具体数量还未完全统计,但保守估计起码有好几吨,这样一些问题腌菜暂时被查封。
“这个老丁我跟他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之前他在别的地方也开过这样的作坊,被我们查处关停了,没有想到他还没收手,居然换个地方又开了一家。”据老丁交代,他的这个三无作坊,已经运作了三四个月。
记者问老丁,这些腌菜做成后,主要销往哪里?老丁只说主要供应椒江城区周边的菜场,如果不是被查封,他还打算把生产规模扩大,然后把生意做到周边地区。在简短的对话中,老丁有不少问题避而不答。随后,他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带走做调查。
“我们目前已经提取了相关样品,会尽快送去检测。”潘科长还对作坊内的几大袋盐进行了检查,暂时排除使用工业盐的嫌疑。
至于最终处罚,潘科长表示不会这么快下结论。“违规生产的事实是跑不掉的,如果样品检测结果存在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那么对经营者的处罚会比较重。”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潘科长说,像这类作坊里这种腌制几天就出货的腌菜,亚硝酸盐的含量肯定会很高,“一般我们自己在制作腌制品的时候,最好要腌满15天以上,这样亚硝酸盐的含量才会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