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协力奔小康,是亿万群众活跃投身共建夸姣家乡、同享美好日子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本报“斗争百年路启航新征途”报导开设“同心奔小康”子栏目,选取个人、家庭、企业、学校、社区、村庄、县域等微观典型,记载掷地有声的斗争足音,叙述温暖美好的小康故事,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取得感、美好感、安全感,让全面小康的目标和数据化作千万家庭、亿万群众触手可及的美好。
本年52岁的李红岩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工,退休后开端进入开展农业,在寒亭区固堤大街建立了新农农产品专业协作社,逐步做强做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己致富的一起还不忘带动邻近乡民致富,添加社员收入,用工优先选用邻近乡民,在她的带领下,邻近乡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兴隆。
每天收300公斤芦笋线时许,记者来到坐落寒亭区固堤大街牟家庄子村邻近的国家现代农业工业园,园内的瓜果蔬菜成长旺盛,一片朝气蓬勃现象。在该工业园的一处高效对卷帘温室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收割一排排洁净挺立、碧绿新鲜的芦笋。“芦笋长到30厘米就可以收了,每天都要收新笋,工人们天天有活干。”寒亭区新农农产品专业协作社理事长李红岩正领着工人们干活。
李红岩手拿一把小刀,一手扶着芦笋,一手用小刀悄悄一割,一把芦笋就割下来了,放到提早准备好的塑料桶里,不一会儿就装满一大桶,再将桶里的芦笋装到电动三轮车上。一辆辆电动三轮车“满载而回”,将芦笋运到加工车间等候包装。“收割的芦笋略微收拾一下,切成20厘米长,装到包装盒里,就可以对外出售了。”收完芦笋,李红岩喝口水歇息顷刻,便开端打包芦笋。每盒芦笋重1公斤,装好后每盒都要称重,避免分量上的差错。
本年52岁的李红岩是地地道道的潍坊人,大专结业后进入潍柴集团作业。由于作业原因,经常到南边出差,发现经济兴旺的城市,农业做得很好,食品安全有保证,在她的心里埋下了做有机农业的主意。但由于作业忙,无暇顾及其他,此事便放置下来,直到2015年退休。
经过3年的开展,李红岩有了一些积储,在寒亭区固堤大街建立了新农农产品专业协作社,以栽培大田粮食、蔬菜为主,并入驻到国家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内,从事高温大棚蔬果栽培。经过土地流通,流通了邻近乡民的一百多亩地,建设了6个高效对卷帘温室大棚,占地60亩,其间2个大棚栽培芦笋,4个大棚栽培小西红柿、萝卜、甜瓜、西瓜等蔬果;其他40亩土地用来栽培露天蔬菜、生果,整个协作社完成了蔬果的无缝联接。
李红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公斤芦笋卖40元,两个大棚一天收割300公斤,月收入36万元,一年毛收入超400万元,去掉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一年纯收入达百万元。再加上其他蔬果的收益,自从开端开展农业以来,李红岩的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多亏了现在的好方针,也多亏了牟家庄子村两委对我的支撑。”李红岩说。
“一人致富不算富,家家户户富才算奔小康。”李红岩在自己致富的一起,不忘带动乡亲们致富,依托协作社,带动社员年增收2万元以上,用工优先选用邻近乡民,带动乡民增收,共同致富。
本年58岁的魏金芝家住牟家庄子村,四年前儿子因病逝世,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孙女。为了照料家庭,老伴外出打零工时不小心伤到了双腿,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非常窘迫。国家现代农业工业园建成后,在村委的协助下,老伴进入工业园打工,首要担任看门,每个月有了安稳收入,缓解了全家的困难。
跟着“互联网+”大潮涌动全国各地,李红岩的协作社也在活跃探寻进行工业改变开展方法与经济转型的新途径。协作社注册了商标,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进行线上出售,还与大型商超、企业职工餐厅等达到协作一致,完成蔬菜直供事务,拓展出售运营途径。